jdl008

气体放电管汤姆逊(气体放电管型号大全)

jdl008 放电管 2024-09-26 131浏览 0

阴极射线是在1858年利用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的1897年约瑟夫·约翰·汤姆逊根据放电管中的阴极射线在电磁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轨迹确定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带负电,并测出其荷质比,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现电子,12年后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

首先,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逊是最早被公认发现电子的科学家1897年,他通过使用一个精密的气体放电管实验装置,在特定电场作用下,发现了带负电的微小粒子电子这一发现被认为是物理学的一个重大进步,开启了物理学的新时代除了JJ汤姆逊,还有其他一些早期科学家也对电子的发现做出了贡献例。

汤姆逊还发现,无论是改变放电管中气体的成分,还是改变阴极材料,阴极射线的粒子都是一样的,而且不论是由于强电场的电离正离子的轰击紫外光的照射金属受灼热还是放射性物质的自发辐射,都发射出同样的带电粒子,说明这些粒子一定是从金属原子中被撞击出来的,因此它必定是组成原子的一种更小的粒子。

汤姆生应用磁性弯曲技术,从测定阴极射线束的曲率半径着手,推导出阴极射线的质荷比em,式中,e为电荷值,m为质量还证明了不论放电管中是什么气体,不管阴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其质荷比都相同,说明这种荷电的微粒是原子的一部分于是汤姆生就提出,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微粒子,玻璃发光的原因是。

这种从气体放电管中引出的正离子流又称阳射线在阴极射线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的汤姆逊1905年转而开始研究阳射线在研究中他发现,把氖充入放电管做实验时,在磁场或静电场作用下,出现了两条阳射线的抛物线轨迹进一步研究,他又测出这两条抛物线所表征的原子量各为20和22而当时公认氖的原子量为20。

如何成功地使阴极射线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偏转早在1893年,赫兹曾做过这种尝试,但失败了汤姆逊认为,赫兹的失败,主要在于真空度不够高,引起残余气体的电离,静电场建立不起来所致于是汤姆逊采用阴极射线管装置,通过提高放电管的真空度而取得了成功通过这个实验和提高放电管真空度,汤姆逊不仅使阴#x。

他把气体放电管通上高压电,开始抽真空气体越抽越少,管中气体开始发光了 继续抽下去,一个新奇的现象出现了阴极附近出现了一段不发光的黑暗区域,原来连续的光柱断开了,仍旧发光的一段光柱也象鱼鳞一样闪烁不定再抽下去,黑暗的区域越来越长,好象由阴极伸出来一股暗流,把发光区域越压越短,最后,暗区压到。

气体放电管汤姆逊(气体放电管型号大全)

了解了原子的内部结构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从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J JJ汤姆逊发现电子开始链接到的发现和研究的阴极射线和真空管放电现象的电子和阴极射线实验的发现开始早在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放电管的研究发现,在使用在气体放电阴极射线普吕克使用真空泵,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与玻璃管中的。

气体放电管汤姆逊(气体放电管型号大全)

由于他的放电管的真空度还不够高,电场的两个极板间的气体起异电作用,所以未成功但遗憾的是,赫兹却由这些实验草率地得出错误结论阴极射线是不带电的从而更加深了阴极射线是同光一样的电磁波的观念1891年,赫兹发现阴极射线可以穿过某些金属薄片由于赫兹已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错误地认为这。

通过大量的试验,收获颇丰汤姆逊不仅使阴极和射线在磁场中发生了偏转,而且还使它在电场中发生了偏转他利用电场和磁场来测量这种带电粒子流的偏转程度,从中计算出带电粒子的重量他还观察到,无论改变放电管中气体的成分,还是改变阴极材料,阴极射线的物理性质都不改变,这说明来源于各种不同物质的。

汤姆逊的实验设计得很巧妙,然而其物理思想其实很简单如果射线是带负电的,它们不仅能被磁铁偏转,也应该在电场中偏转汤姆逊制作了一个类似于赫兹实验用的克鲁克斯管,把偏转金属板放在放电管内,金属板上加一个电压形成电场,当阴极射线通过电场时,没有观察到任何持续而稳定的偏转但细心的汤姆逊没有。

汤姆逊交给阿斯顿一个重要任务,即改进当时他做阳射线研究的气体放电实验装置,以更准确地测定阳射线在电磁场中的偏转度,从而来决定氖的组成和其原子量灵巧的阿斯顿在汤姆逊的指导下,制造了一个球形放电管和带切口的阴极,改进了真空泵,发明了可以检查放电管真空泄漏的螺管和拍摄抛物线轨迹的照相机,这些改进明显地提高。

电子是在1897年由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1897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重做了赫兹的实验使用真空度更高的真空管和更强的电场,他观察出负极射线的偏转,并计算出负级射线粒子电子的质量电荷比例,因此获得了1906年的。

这种从气体放电管中引出的正离子流又称阳射线在阴极射线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的汤姆逊1905年转而开始研究阳射线在研究中他发现,把氖充人放电管做实验时,在磁场或静电场作用下,出现了两条阳射线的抛物线轨迹进一步研究,他又测出这两条抛物线所表征的原子量各为20和 22而当时公认氖的原子量为20。

这种带负电的粒子究竟是原子分子,还是更小的物质微粒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汤姆逊的深思为了搞清这一点,他运用实验去测出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荷质比,从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汤姆逊发现,无论改变放电管中气体的成分,还是改变阴极材料,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都不变这表明来自各种。

汤姆逊发现,无论改变放电管中气体的成分,还是改变阴极材料,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都不变这表明来自各种不同物质的阴极射线粒子都是一样的,因此这种粒子必定是“建造一切化学元素的物质”,汤姆逊当时把它叫做“微粒”,后来改称“电子” 至此可以说汤姆逊已发现了一种比原子小的粒子,但是这种粒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浏览有关 气体放电管汤姆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