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光源有蒸气放电灯无极放电灯和空心阴极灯空心阴极放电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理想的锐线光源 其结构如图空心阴极灯是一种气体放电管钨棒构成的阳极和一个圆柱形的空心阴极,空心阴极是由待测元素的纯金属或合金构成,或者由空穴内衬有待测元素的其它金属构成当在正负电极上施加适当。
阴极射线是在1858年利用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的阴极射线就是高速的电子流,有通过放射性元素β衰变时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这个电子被放射出来,这就是β射线普里克18011868,德国科学家1858年,发现阴极射线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什么它的发现表明原子是可分的1年,英国。
空心阴极灯hollowcathodelamp,为了解决原子吸收法的实际测量问题,1955年由AWalsh提出,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低压辉光放电锐线光源,因为空心阴极灯发射锐线光源,满足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条件空心阴极灯最常用的锐线光源它是一种低压气体放电管,主要有一个阳极钨棒和一个空心圆筒形阴极由被。
阴极射线,即cathode ray,是一种由低压气体放电管阴极发射的电子流,这些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作用下形成阴极可以是冷的或热的,电子通过电场场致发射气体中正离子的轰击或热电子发射等方式离开阴极1858年,阴极射线在研究低压气体放电时首次被发现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和德国的普吕克尔都在各自的研究中。
在低压气体在点燃后,通常会发生辉光放电现象当电极置于玻璃管内,约100帕的气体压力与适宜电压条件下,放电呈现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如图4所示光强分布从阴极到阳极依次分为7个区域首先,阴极前面的阿斯顿暗区是FW阿斯顿在1968年实验中发现的,这里的电子能量不足以激发气体原子,因此没有发光。
阴极射线能够维持强长时间,从阳极得到补充物理中的阴极射线好理解,富集自由电子的一极称为阴极,在真空中激发阴极,电子会以阴极射线的形式放出,从根本上看是 失电子从低压气体放电管阴极发出的电子在电场加速下形成的电子流阴极可以是冷的也可以是热的,电子通过外加电场的场致发射残存气体中。
阴极射线的本质是一种带电的粒子流阴极射线是在1858年利用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的1897年约瑟夫·约翰·汤姆逊根据放电管中的阴极射线在电磁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轨迹确定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带负电,并测出其荷质比,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现电子,12年后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安德鲁·。
为了进一步提高放电效率并降低着火电压,有些冷阴极放电管在电极表面涂覆了钡铈等活性物质,甚至有时候会添加放射性物质这样的设计使得管子在达到特定的电压阈值时,能够产生稳定的放电,这个阈值被称为着火电压放电的形态和电流大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电极间电压和外电路电阻的直接影响这意味着通过。
转载请注明:玄武区聚富迈设计服务中心 » 放电管 » 气体放电管阴极(气体放电管有极性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