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阴极射线是在1858年利用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的1897年约瑟夫·约翰·汤姆逊根据放电管中的阴极射线在电磁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轨迹确定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带负电,并测出其荷质比,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现电子,12年后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
2、在X射线发现的历史中,克鲁克斯阴极射线管扮演了关键角色阴极射线是一种在1858年由德国物理学家J普里克首次观察到的神秘现象他在低压气体放电研究中,发现当空气被抽至极稀薄状态,施加高电压时,玻璃管壁会闪烁绿色辉光,尽管没有明显发射物这种现象引发了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实。
3、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M法拉第以及其后的JJ汤姆孙汤森德等人相继研究气体放电现象,这实际上是等离子体实验研究的起步时期1879年英国的W克鲁克斯采用“物质第四态”这个名词来描述气体放电管中的电离气体美国的I朗缪尔在1928年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词,等离子体物理学才正式问世1929年。
4、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根据放电管中的阴极射线在电磁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轨迹确定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带负电,并测出其荷质比,他所测得荷质比是当时已知的质量最小的单价氢离子荷质比的2000被并且,如果使用其他金属制作电极或者用其他气体产生阴极射线,均能测得相同的荷质比汤姆孙认为,这说明阴极射线。
5、气体电离放电汤姆孙气体放电管是通过气体电离放电的工作方式来消除浪涌电压,这种原理具有高绝缘阻抗以及低电容的特点,所以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影响较小气体放电管是一种间隙式的防雷保护元件,包括二极管和三极管,优点是绝缘电阻比较大,寄生电阻比较小。
6、我觉得没有问题1由同时加电场和磁场时不偏转可知,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相等,解出入射速度v2只有磁场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洛伦兹力不做功速度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由1求出的入射速度代入可以得到荷质比。
7、电子是在1897年由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1897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重做了赫兹的实验使用真空度更高的真空管和更强的电场,他观察出负极射线的偏转,并计算出负级射线粒子电子的质量电荷比例,因此获得了1906年的。
8、从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流称为阴极射线,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就有,X光射到阴极上,打出电子,这些被打出的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电子流向阳极流去,就接通了电路还记得这个实验否。
9、我们来听听汤姆孙本人对这一段经历的回忆吧“我使阴极射线偏转的第一次尝试是使它通过固定在放电管内的2个平行板之间的空间,并且在平行金属板之间加上一个电场结果没有产生任何持续的偏转”对于这样一个同样的实验结果,赫兹简单而错误地得出了以下的结论阴极射线是不带电的而汤姆孙没有简单。
10、实验上陆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使科学界大为震惊1895年伦琴发现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这些便是世纪之交的三项伟大发现1X射线的发现电磁学建立以后,人们对气体放电现象进行研究1859年,法拉第的学生普留卡利用盖斯勒低压气体放电管进行放电实验时,发生对着。
11、电子的发现和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联络在一起的,而阴极射线的发现和研究又是以真空管放电现象开始的早在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在利用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发现了阴极射线普吕克利用真空泵,发现随着玻璃管内空气稀薄到一定程度时,管内放电逐渐消失,这时在阴极对面的玻璃管壁上出现了绿色荧光当改变管外所加的磁场。
12、汤姆生 汤姆生应用磁性弯曲技术,从测定阴极射线束的曲率半径着手,推导出阴极射线的质荷比em,式中,e为电荷值,m为质量还证明了不论放电管中是什么气体,不管阴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其质荷比都相同,说明这种荷电的微粒是原子的一部分于是汤姆生就提出,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微粒子,玻璃发光。
13、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M法拉第以及其后的JJ汤姆孙汤森德等人相继研究气体放电现象,这实际上是电浆实验研究的起步时期1879年英国的W克鲁克斯采用“物质第四态”这个名词来描述气体放电管中的电离气体美国的I朗缪尔在1928年首先引入电浆这个名词,电浆物理学才正式问世1929年美国的L汤克斯和朗缪尔。
14、他还发现不管怎样改变放电管中的气体空气氢气二氧化碳等,也不管怎样改变电极的材料铝铁铂等,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总保持不变由此可以断定这种粒子应是电极材料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它是一切元素的原子的组成部分JJ汤姆孙以“电子”命名这种粒子参考资料原创+。
15、在阴极射线是不是带电这个问题上,开始时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和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做了同样的实验,也观察到同样的结果我们来听听汤姆孙本人对这一段经历的回忆吧“我使阴极射线偏转的第一次尝试是使它通过固定在放电管内的2个平行板之间的空间,并且在平行金属板之间加上一个电场结果没有产生任何。
转载请注明:玄武区聚富迈设计服务中心 » 放电管 » 汤姆孙气体放电管实验(汤姆逊气体放电管工作原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